2023年4月16日

驚弓之鳥

 

驚弓之鳥

近義成語

傷弓之鳥

反義成語

初生牛犢

成語故事

更羸,是戰國時魏國的武將,他射箭的技術很高明,有一日他陪伴著魏王去游玩,走到一座高台下面。

仰著頭看見空中飛鳥經過,於是他對魏王說:「我可以不用箭,只用一張空的弓就可把空中的飛鳥射下來,我表演給你看看好嗎?」

魏王說:「你射箭的技術,有如此高明嗎?是否做得到呢?」

更羸說:「我有把握把它射下來的。」

等了一會兒,從東方有一只雁飛過來,更羸用一張沒用箭的弓,向飛來的雁只用手對弦空拉了一下,弓嗡的響了一聲。那只雁立刻應著弦聲跌落下來。魏王見更羸果然用無箭的弓能夠射雁,驚奇地說:「你射箭的技術果然高明啊!」

更羸說:「不是我的技術高明,而是這只雁已經有了毛病。」

魏王問他說:「你怎麼會知道呢?」

更羸解釋說:「因為這只雁飛得很慢,叫聲又很淒慘,飛得慢是因為受了創傷;叫聲淒怪是因為失了群的緣故。

它因為創傷沒有好,心裡還很驚怕,所以聽到弓弦的聲音而驚跌下來的。」

成語解釋

指曾被箭射傷,一聽到弓響就驚嚇的鳥。

比喻受過驚嚇而遇事惶惶的人。

比喻曾遭受驚嚇而心懷恐懼,所以特別提高警覺。又作「傷弓之鳥」。

意思是被弓箭嚇怕的鳥不容易安寧。比喻受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引用文獻


拍案驚奇第八回:「上岸不及了,打點灣船,他們是驚彈的鳥,傍著一隻巡哨號船邊,拴好了船。」

《戰國策》楚策:「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

《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成語造句

  • 1. 他曾經因晚歸而遭人搶劫,至今仍如「驚弓之鳥」,只要天一黑就不敢出門了。
  • 2. 敵人已成「驚弓之鳥」,這次不等我軍進攻,就準備逃跑了。
  • 3. 她是個性格較為內向的人,容易成為「驚弓之鳥」,所以在社交場合總是有些不自在。
4. 面對陌生的環境,他有些「驚弓之鳥」,需要時間來適應。
5. 這家公司遭受過一次駭客攻擊,現在一直處於「驚弓之鳥」狀態,提高了對資安的警覺性。
The Chinese idiom "驚弓之鳥" (jīng gōng zhī niǎo) refers to a bird that has been scared by an arrow and is easily startled by the sound of a bowstring. It is used metaphorically to describe someone who is easily frightened or nervous due to a past traumatic experience. The idiom can also be written as "傷弓之鳥" (shāng gōng zhī niǎo) and is sometimes paired with the idiom "漏網之魚" (lòu wǎng zhī yú) to describe someone who is both hard to catch and easily frightened. The origin of the idiom comes from a story in which a skilled archer named 更羸 (Gēng Huī) demonstrated his ability to shoot down a bird with an empty bow, claiming that the bird was already injured and scar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