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0日
特斯拉手機APP手機鑰匙功能要是無法運作怎麼辦?
轟轟烈烈
轟轟烈烈
近義成語
烈烈轟轟、聲勢浩大
反義成語
冷冷清清、死氣沉沉
成語故事
「轟轟」、「烈烈」兩個詞之所以能聯用在一起不是偶然的,因為「轟轟」和「烈烈」都帶有盛大、壯麗和威武的狀貌。
宋朝文天祥在為唐代罵賊不屈而死的忠臣張巡的廟所題的《泌園春》詞中有句云:「罵賊張巡,同心許遠,皆得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節,百煉之鋼。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芳?……」
在這首詞中,「烈烈轟轟」是文天祥對張巡、許遠的威武不屈的正氣的歌頌,也是文天祥自己的剛正光明、烈火似的民族情操的傾露。
成語解釋
形容聲勢浩大,氣魄宏偉。舊時也用來形容富貴顯赫。
轟轟:象聲詞,形容巨大聲響;
烈烈:火焰盛燃的樣子。形容聲勢浩大而壯烈。
形容一個國家的人民同心合力、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為建設他們的國家的那種浩大和壯麗的聲勢。
引用文獻
文選左思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
詩經商頌長發:「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鏡花緣第五十四回:「他們原想害他,哪知他在俺朝倒轟轟烈烈,名登金榜。」
左思《三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
成語造句
- 1. 他已厭倦了平淡無奇的生活,下定決心要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 2. 誰都想「轟轟烈烈」地過一生。
- 3. 男兒應立大志,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才是。
- 轟轟烈烈 (hōng hōng liè liè) is a Chinese idiom that describes something grand and magnificent.
- It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a great endeavor, a mighty achievement, or a person's glorious life.
- Its synonyms include 烈烈轟轟 (liè liè hōng hōng) and 聲勢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 Its antonyms include 冷冷清清 (lěng lěng qīng qīng) and 死氣沉沉 (sǐ qì chén chén).
- The idiom's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ong dynasty, where it was used to praise the unyielding spirit of a loyal official named Zhang Xun.
- The phrase is composed of two onomatopoeic words: "hōng hōng" describes a loud sound, while "liè liè" depicts the blazing flames of a fire.
- Example sentences using the idiom include "He wants to do something grand and magnificent", "Everyone wants to live a glorious life", and "A real man should strive to achieve great things".
2023年4月29日
鶴立雞群
鶴立雞群
近義成語
出類拔萃、超群絕倫
反義成語
相形見絀、濫竽充數
成語故事
嵇紹是西晉時代一個忠勇愛國的人,生得身材高大,儀表軒昂雄偉。
有人曾對司徒王戎說:「昨天在人群中看到嵇紹,他那雄偉英俊的樣子,就像野鶴立在雞群里一樣。」
王戎說:「你沒有看到你的父親嵇康呢,有其父必有其子啊!」他在惠帝(司馬衷)時當侍中的官。
有一次都城發生了變亂,齊王司馬冏在這次變亂中被殺。他眼見變亂的情勢非常嚴重,就一直往皇宮狂奔。
宮門口的侍衛見有人跑,立時搭箭拉弓准備射殺;可是侍衛官蕭隆望見嵇紹的雄偉儀表,連忙從那個侍衛的弓上把正要發出的箭拔下。
不久,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會合兵力,侵犯西晉國都,這時嵇紹跟從惠帝到湯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西南)去討伐,不幸打了敗仗。
當時許多官員和侍衛死的死,傷的傷,逃到逃;只有嵇紹一個人還是威武而恭敬地保衛著惠帝。
後來,射來的箭矢如雨般的稠密,嵇紹終于也中箭身亡。他身上流出的鮮血濺到惠帝的衣服上,事平后,有人要勸他洗掉,惠帝卻舍不得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成語解釋
鶴站在雞群當中。
鶴:禽類鳥名,頸長,身高三、四尺,全身純白。
比喻儀表或才能卓然出眾。
魯迅《朝花夕拾‧無常》:「他不但活潑而詼諧,單是那渾身雪白這一點,在紅紅綠綠中就有『鶴立雞群』之概。」
形容人的才華、儀表突出。
引用文獻
晉書嵇紹傳:「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如野鶴之在雞群。』」幼學故事瓊林鳥獸:「出人群而獨異,如鶴立雞群。」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成語造句
- 1. 他的才學豐富,熟知天文地理,所以在任何場合中都顯得「鶴立雞群」。
- 2. 大哥是籃球隊長,天生手腳很長,和我們站在一起,彷彿「鶴立雞群」。
- 3. 在今天的宴會上他鶴立雞群,所以很多人注意他。
- 4. 當我們在舞池中跳舞時,她的舞姿優美,簡直是鶴立雞群。
The Chinese idiom "鶴立雞群" (hè lì jī qún) means to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 to be outstanding or remarkable. It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someone with exceptional talents or outstanding appearance. The idiom is similar in meaning to "出類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and "超群絕倫" (chāo qún jué lún), which also mean exceptional and outstand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opposite meaning of "鶴立雞群" is expressed by the idiom "相形見絀" (xiāng xíng jiàn chù) which means to be inferior in comparison, or "濫竽充數" (làn yú chōng shù) which means to be unqualified and just make up the numbers.
The story behind "鶴立雞群" comes from the Jin Dynasty, when a man named Ji Shao was known for his exceptional appearance and loyalty to his country. The idiom was later used to describe someone with outstanding talent or appearance, much like Ji Shao.
In modern usage, the idiom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someone who stands out from the crowd, such as a person with exceptional skills or an outstanding appearance. Example sentences could include "She is so talented and knowledgeable that she stands out from the crowd like a crane among chickens," or "With his exceptional leadership skills, he stands out like a crane among chickens on the basketball team."
囊螢照書
成語故事
晉代,南平人車胤,年輕時就很愛讀書,博學多才,好學不倦;只因家境貧苦,經常買不起油點燈。
日子久了,車胤覺得長此下去,將不知浪費多少寶貴時光,一定要想辦法解決。
一天晚上,他看見一群螢火蟲一亮一亮的飛來飛去,他便立即想到如果捉幾十只螢火蟲尾端一亮一亮的閃光下看書,有時一直看到天明。
此外同一意思的成語很多,還有如:「鑿壁偷光」說古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匡衡,也是因為家貧,買不起蠟剡,而隔壁則經常燈光輝煌,他便鑿穿牆壁,借隔壁燈光讀書。這成語出于古書「西京雜記」。
「映雪讀書」說古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名孫康,因家貧,故經常有雪夜里借雪光反照來讀書。這成語出于古書「文選」。
「隨月讀書」說南齊有一個讀書人江泌,白天要做工,只有晚上才有時間讀書,但家貧點不起燈,只得利用月光學點東西,月亮西斜時,他就搬張梯子,擱在牆腳下,站在梯子上讀,月亮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繼續讀下去。
成語解釋
把螢火蟲裝在囊袋中,代替燈光來讀書。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形容人刻苦力學。
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引用文獻
晉書車胤傳:「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成語造句
- 如果有心讀書,即使「囊螢照書」,也能堅持到底。
- 古時候,有很多清寒子弟「囊螢照書」,十年寒窗。
2023年4月21日
鐵杵磨針
鐵杵磨針
成語故事
唐朝大詩人李白,五歲時,隨父親遷居蜀地(四川省)。
此時的他,開始讀書識字,十歲時即能精通詩書,但是他天資聰穎,卻不甚用功。
有天,他趁父親睡覺,便溜到大街上遊玩。突然看到一位老婆婆彎腰在磨刀石上磨著一根粗的鐵杵,他好奇地問
老婆婆在幹甚麼,老婆婆告訴他要把鐵棒磨成一根針。李白嘲笑老婆婆要磨到何時才能成為細細的繡花針呢?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覺得大笑起來。
「嘿,小孩兒,不要笑,只要堅忍不拔,努力不懈,鐵杵終有磨成繡花針的一天。」老婆婆如此訓誡他。
李白頓有所悟,深深向老婆婆鞠躬致歉,然後回家。
自此之後,他專心致力于學問上,終于成為中國歷史上千古頌揚的大詩人,同時,也證明了「鐵杵磨成針」的道理。
唐朝大詩人李白,五歲時,隨父親遷居蜀地(四川省)。
此時的他,開始讀書識字,十歲時即能精通詩書,但是他天資聰穎,卻不甚用功。
有天,他趁父親睡覺,便溜到大街上遊玩。突然看到一位老婆婆彎腰在磨刀石上磨著一根粗的鐵杵,他好奇地問 老婆婆在幹甚麼,老婆婆告訴他要把鐵棒磨成一根針。李白嘲笑老婆婆要磨到何時才能成為細細的繡花針呢?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覺得大笑起來。
「嘿,小孩兒,不要笑,只要堅忍不拔,努力不懈,鐵杵終有磨成繡花針的一天。」老婆婆如此訓誡他。
李白頓有所悟,深深向老婆婆鞠躬致歉,然後回家。
自此之後,他專心致力于學問上,終于成為中國歷史上千古頌揚的大詩人,同時,也證明了「鐵杵磨成針」的道理。
成語解釋
把鐵杵磨成細針。
鐵杵:鐵棍。將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比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把鐵杵磨成細針。
鐵杵:鐵棍。將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比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引用文獻
醒世姻緣第三十三回:「婁師德的一副忍性,還得那鐵杵磨針的一段工夫。」
《潛確類書》:「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
醒世姻緣第三十三回:「婁師德的一副忍性,還得那鐵杵磨針的一段工夫。」
《潛確類書》:「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
成語造句
- 1. 俗話說「鐵杵磨針」,凡事不要怕難,只要持之以恆,一定能成功的。
- 2.「鐵杵磨針」的故事是教導我們一件事,只要有恆心毅力,終會成功的。
- 3. 雖然這項任務看似不可能完成,但是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像是磨鐵杵成針一樣,最終也能夠達成。
- The Chinese idiom "鐵杵磨針" (tiě chǔ mó zhēn) originates from a story about the famous Tang Dynasty poet Li Bai. As a young boy, Li Bai was not diligent in his studies. One day, he saw an old woman grinding a large iron rod into a needle and laughed at the seemingly impossible task. The old woman told him that with perseverance and hard work, even a metal rod could be ground into a needle. This lesson inspired Li Bai to become diligent in his studies, and he later became a renowned poet in Chinese history. The idiom means that with persistence and hard work, any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 1. 俗話說「鐵杵磨針」,凡事不要怕難,只要持之以恆,一定能成功的。
- 2.「鐵杵磨針」的故事是教導我們一件事,只要有恆心毅力,終會成功的。
- 3. 雖然這項任務看似不可能完成,但是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像是磨鐵杵成針一樣,最終也能夠達成。
- The Chinese idiom "鐵杵磨針" (tiě chǔ mó zhēn) originates from a story about the famous Tang Dynasty poet Li Bai. As a young boy, Li Bai was not diligent in his studies. One day, he saw an old woman grinding a large iron rod into a needle and laughed at the seemingly impossible task. The old woman told him that with perseverance and hard work, even a metal rod could be ground into a needle. This lesson inspired Li Bai to become diligent in his studies, and he later became a renowned poet in Chinese history. The idiom means that with persistence and hard work, any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2023年4月18日
獻曝之忱
獻曝之忱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宋國有一個種田人,他一輩子都過著很儉樸的生活,住的是竹寮茅屋,穿的是粗布衣服;都巿里的繁華富貴,有錢人穿的棉襖皮裘,他從來就沒有看見過。
冬天來了,天氣冷得猛打哆嗦,想添衣服嗎?傾箱倒櫃地拿出來,也不過幾件千穿百結的老家伙,敵不過寒氣的吹襲;烘火爐嗎?雖在鄉間,燃料也有著相當的價值,那能給他作取暖的消耗。
要等天氣晴朗了,可愛的陽光,照臨著大地,這人取暖的機會方來了。坐在門前,曬著太陽,溫暖一下肢體,舒暢一下筋骨,這是多麼舒服,多麼輕松,多麼快樂的一回事啊!
他以為他這個禦寒的秘訣,是他多年體驗得來的寶貴心得,是他個人的發現。一天,他對老妻說道:「曬陽光取暖這一個辦法,他人還沒有知道箇中的奧妙,我準備把背向著太陽曝曬取暖的秘訣,奉獻給我們的國君。」恰巧有一個人聽到了這話,便對他解釋道:「以前有一個喜歡吃芹菜和浮萍的人,自己以為已嘗了天下之美味,便推薦給一位鄉中的紳士。那鄉紳嘗過之後,覺得它雖然有點特別的風味,可是吃后肚子便很不舒服。因此一面覺得他可笑,一面卻埋怨了他一頓。你真的要和那吃芹菜浮萍的人一樣糊塗嗎!」
成語解釋
獻曝,田夫冬日曬太陽取暖,自以為妙法,因此將此法獻給國君,後用來指平凡人所提供的平凡意見。
獻:貢獻之意;曝:曬太陽。比喻以物品或意見獻之於人,所表達的自謙之意。今引申為以物品或意見貢獻給人的謙詞。
又作「野人獻曝」、「田父獻曝」,簡稱「獻曝」。
比喻以物品或意見獻之于人,所表達的自謙之意。
引用文獻
列子楊朱篇: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緼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 綿纊狐貉。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
成語造句
- 1. 這是我的一點「獻曝之忱」,希望你別見笑才好。
- 2. 這些淺見,表示我一點「獻曝之忱」,請你參考。
- 3. 雖然我只是個普通人,但我還是想把我的「獻曝之忱」分享給你,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2023年4月17日
攬轡澄清
攬轡澄清
近義成語
攬轡登車
成語故事
后漢時有一個人名范滂,少年時就有清名,為本地人們所推崇。
桓帝時,冀州發生大災荒,民不聊生,百姓紛紛暴動。朝廷派范滂巡行冀州,舉發不法貪官。范滂出發的時候,想到時局日趨惡劣,不勝感慨,便立志澄清天下,掃除奸惡。那班官吏聽說范滂是個正直嚴明的人,他們自己又做了些壞事,故不等范滂來到,就紛紛辭逃跑了。
後來范滂在太尉黃瓊府里任職,下詔彈劾各地方官吏中的不良分子。范滂所舉發的共有二十多人,都是有朝中權勢撐腰的刺史太守。朝廷認為他彈劾太多,其中難免存有私見,他說:「若不是貪庸殘暴,十分為害人民的,我豈肯浪費筆墨去舉發他們的罪狀?因為限期迫促,所以只把最著名的惡人先提出來。
另外有此罪狀不甚確實的,還要再行調查,另案處理。忠臣為國除奸,正如農夫保護禾苗,要把雜草除盡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我所奏別有用心,聽憑嚴辦就是。」
但朝廷不聽他的話。范滂眼看時局到底無可挽回,志願不能實現,就彈劾自己不能盡職,掛冠而去。
成語解釋
攬轡,拉住馬韁,正要前往任職的地方。澄清,平治天下。表示在亂世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
形容新官上任不久,有很大的抱負,能以天下國家為己任。
後來用「攬轡澄清」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比喻人在負責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這件工作,把它做好。
清‧龔自珍《已亥雜詩》:「少年攬轡澄清意,倦矣應憐縮手時。」
引用文獻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黨錮傳‧范滂》:「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成語造句
1. 新任市長表示,他有攬轡澄清的決心,要刷新政治,推行清廉政策,讓市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2. 老師在學生們的面前宣示,他有攬轡澄清的意志,要在教育事業中打造出更優秀的未來。
3. 公司新任CEO說,他在上任之初就有攬轡澄清的決心,要清除內部腐敗,推動企業發展,實現更大的目標。
The idiom "攬轡澄清" comes from the story of Fan Pang, a righteous and upright man who was sent to patrol Jizhou during a time of famine and unrest. He exposed corrupt officials and was eventually appointed to the household of the Grand Commandant, where he accused more than twenty officials of wrongdoing. However, the court did not listen to him and he resigned in protest. "攬轡" means to take up the reins of a horse, while "澄清" means to rectify or cleanse. Together, the idiom means to take up the reins and rectify the world, indicating a lofty ambition to reform and improve a situation.
2023年4月16日
驚弓之鳥
驚弓之鳥
近義成語
傷弓之鳥
反義成語
初生牛犢
成語故事
更羸,是戰國時魏國的武將,他射箭的技術很高明,有一日他陪伴著魏王去游玩,走到一座高台下面。
仰著頭看見空中飛鳥經過,於是他對魏王說:「我可以不用箭,只用一張空的弓就可把空中的飛鳥射下來,我表演給你看看好嗎?」
魏王說:「你射箭的技術,有如此高明嗎?是否做得到呢?」
更羸說:「我有把握把它射下來的。」
等了一會兒,從東方有一只雁飛過來,更羸用一張沒用箭的弓,向飛來的雁只用手對弦空拉了一下,弓嗡的響了一聲。那只雁立刻應著弦聲跌落下來。魏王見更羸果然用無箭的弓能夠射雁,驚奇地說:「你射箭的技術果然高明啊!」
更羸說:「不是我的技術高明,而是這只雁已經有了毛病。」
魏王問他說:「你怎麼會知道呢?」
更羸解釋說:「因為這只雁飛得很慢,叫聲又很淒慘,飛得慢是因為受了創傷;叫聲淒怪是因為失了群的緣故。
它因為創傷沒有好,心裡還很驚怕,所以聽到弓弦的聲音而驚跌下來的。」
成語解釋
指曾被箭射傷,一聽到弓響就驚嚇的鳥。
比喻受過驚嚇而遇事惶惶的人。
比喻曾遭受驚嚇而心懷恐懼,所以特別提高警覺。又作「傷弓之鳥」。
意思是被弓箭嚇怕的鳥不容易安寧。比喻受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引用文獻
拍案驚奇第八回:「上岸不及了,打點灣船,他們是驚彈的鳥,傍著一隻巡哨號船邊,拴好了船。」
《戰國策》楚策:「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
《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成語造句
- 1. 他曾經因晚歸而遭人搶劫,至今仍如「驚弓之鳥」,只要天一黑就不敢出門了。
- 2. 敵人已成「驚弓之鳥」,這次不等我軍進攻,就準備逃跑了。
- 3. 她是個性格較為內向的人,容易成為「驚弓之鳥」,所以在社交場合總是有些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