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
2023年12月26日
過好每一天 - 揮别2023 迎向2024
2023年12月23日
太陽能發電賣電有碳權嗎?電動汽車或機車車主可以申請碳權買賣嗎?國際上有利用碳權獲利的具體例子嗎?
太陽能發電電動汽車或機車車主可以申請碳權買賣嗎?
太陽能發電賣電有碳權嗎?
簡單來說,答案是 不一定。
碳權是指國家或企業為減排而取得的排放額度,可以用來抵銷自身的碳排放。根據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碳權的來源可以分為兩類:
- 強制減排:由國家分配給企業的減排額度,企業必須完成減排目標才能取得碳權。
- 自願減排:企業或個人自主進行減碳,並通過第三方認證後取得的減排額度。
太陽能發電屬於再生能源,不產生碳排放,因此在強制減排的制度下,太陽能發電業者無法取得碳權。然而,在自願減排的制度下,太陽能發電業者可以透過安裝太陽能板等方式進行減碳,並取得碳權,但是如躉售給台電的,都是台電的喔!。
太陽能發電業者是否能取得碳權,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 減碳的規模:減碳規模越大,取得碳權的機會越高。
- 減碳的成本:減碳成本越高,取得碳權的成本效益越低。
- 碳權的市場需求:碳權的市場需求越大,取得碳權的價格越高。
目前,台灣的碳權市場尚未成熟,碳權的價格也相對低廉。因此,對於太陽能發電業者來說,取得碳權的經濟效益並不明顯。
電動汽車或機車車主可以申請碳權買賣嗎?
依照台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第32條規定,電動汽車或機車車主是無法申請碳權買賣的。
如前所述,碳權是指國家或企業為減排而取得的排放額度,可以用來抵銷自身的碳排放。
電動汽車或機車車主屬於個人,因此無法取得由國家分配給企業的強制減排的碳權。而自願減排的碳權,則需要企業或個人自主進行減碳,並通過第三方認證後才能取得。目前,台灣沒有電動汽車或機車車主可以進行減碳的專案,因此電動汽車或機車車主也無法取得自願減排的碳權。
此外,依照台灣《溫室氣體交易法》第2條規定,碳權交易的對象為「溫室氣體排放量」。電動汽車或機車的運行雖然會產生溫室氣體,但其排放量相較於燃油車或機車而言,相對較低。因此,電動汽車或機車的排放量並不足以作為碳權交易的對象。
總而言之,電動汽車或機車車主是無法申請碳權買賣的。
國際上有利用碳權獲利的具體例子嗎?
有,以下是一些國際上利用碳權獲利的具體例子:
-
特斯拉:特斯拉是一家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碳權交易商之一。特斯拉自2019年起,透過向其他不符合加州空氣資源委員(CARB)設定排放標準的汽車公司出售碳信用額,賺取了54.2億美元(2019~2022年)。
-
碳捕捉與封存(CCS):CCS是一種將二氧化碳從工業過程中捕捉、壓縮後,再注入地層或海洋深處的技術。CCS可以有效減少工業部門的碳排放,並取得碳權。例如,英國的碳捕捉與封存公司Climeworks,在2022年透過出售碳權,獲利了2000萬美元。
-
森林碳匯:森林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的減少會增加碳排放。反之,森林的增加可以減少碳排放,並取得碳權。例如,美國的森林碳匯公司Verra,在2022年透過出售碳權,獲利了1.5億美元。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碳權市場的規模將會持續擴大。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利用碳權來獲利。
以下是一些利用碳權獲利的具體方式:
- 直接交易:企業可以直接與其他企業或個人交易碳權。
- 碳抵換:企業可以透過參與碳抵換專案,取得碳權來抵銷自身的碳排放。
- 碳金融衍生品:企業可以透過交易碳金融衍生品,從碳權價格的波動中獲利。
利用碳權獲利,可以為企業帶來新的收入來源,並幫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
2023年12月19日
台積電突發布重訊 董座劉德音明年股東會後退休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今(19)日宣布劉德音董事長將不參與下屆董事提名並將於明年股東大會後退休。台積公司「提名及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推薦副董事長魏哲家博士接任下屆董事長,並將以明年六月下屆董事會選舉結果為主。
劉德音博士於民國82年加入台積公司,並在創辦人張忠謀博士於民國107年六月退休後接任董事長職位。在其董事長任內,劉德音博士重申公司對其使命的承諾,並著重在強化公司治理及企業競爭力,尤其是在技術領先、數位卓越及全球布局。
台積公司董事長劉德音博士表示:「過去三十年在台積公司貢獻己力對我來說是一趟非凡的旅程,我要特別謝謝我們非常有才華的團隊並肩將公司打造成今日的業界指標企業,而我能在我們傳奇的創辦人退休後接下台積公司董事長一職,更是一項殊榮。我現在希望能退而不休,以不同的方式回饋我數十年的半導體經驗,多花點時間陪伴家人,開啟人生的新篇章。我會持續與董事會一同致力於公司治理直到任期屆滿的最後一天,我有充分信心,台積公司在可見的未來將持續締造優異的表現。」
2023年12月18日
如何修改LINE社群群組的暱稱
要修改LINE社群群組的暱稱,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 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聊天」選項。
- 點選「社群」,選擇您要修改暱稱的社群。
修改後的暱稱將會立即生效,所有社群成員都會看到新的暱稱。
以下是修改LINE社群群組暱稱的詳細步驟:
Android
- 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聊天」選項。
- 點選「社群」,選擇您要修改暱稱的社群。
- 點選右上角的「≡」圖示。
- 點選「設定」。
- 點選「個人檔案」。
- 輸入新的暱稱,然後點選「完成」。
iOS
- 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聊天」選項。
- 點選「社群」,選擇您要修改暱稱的社群。
- 點選右上角的「⋯」圖示。
- 點選「設定」。
- 點選「個人檔案」。
- 輸入新的暱稱,然後點選「完成」。
電腦版
- 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聊天」選項。
- 點選「社群」,選擇您要修改暱稱的社群。
- 點選右上角的「⋯」圖示。
- 點選「設定」。
- 點選「個人檔案」。
- 輸入新的暱稱,然後點選「完成」。
注意事項
- 暱稱的長度不得超過 20 個字符。
- 暱稱不得包含任何特殊字符,例如:空格、#、@、*、&、% 等。
- 暱稱不得與其他社群成員的暱稱相同。
2023年12月17日
我家的太陽能發電(2010/6/3)
[4.7坪大的2.28瓩太陽能板] |
[太陽能板編號] |
[左-直流接線箱,中-直交流轉換器,右-交流接線箱] |
[支撐太陽能板的橫樑]為了它, 還弄破了我的陽台燈罩,中庭2f的雨遮玻璃,隔壁的採光罩玻璃,以及種了幾年一直不開花的炮仗花 |
[太陽能板背面] |
[前面還缺一個能源局的展示牌] |
2023年12月16日
沙漠無水植樹 - 中國山西陽泉田新明,比3個禮拜加一次水的「台灣水寶盆」更牛逼
他生活在無沙漠地區,卻懷有一個不屈不撓的治沙夢;他的家在中國山西陽泉,卻把人生的大半時光揮灑在廣袤的西北荒漠;他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卻自主發明出一種顛覆傳統認知的治沙技術,令業界刮目;如今,他和他的發明走出國門,在卡達受到歡迎。他就是沙漠無水植樹技術發明人——田新明
沙漠,被稱為「不可治癒的地球癌症」,綠化沙漠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但沙漠治理也是世界級的難題。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肅省中部邊境的騰格里沙漠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在這個終年降水稀少、盛行西南風的不毛之地植樹造林,難度可想而知。對於常年在這裡生活的人來說,無水植樹無異是痴人說夢,就連許多治沙界的專業人士也對此持有懷疑態度。可是田新明硬是用近三十年時間的探索,在沙漠上實現了無水植樹。
向沙漠要水分
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一條公路的南側,有一片約5平方公里的沙漠林地。像這樣的沙漠綠洲,田新明在西北6個省(自治區)開闢了11個,已在騰格爾沙漠、庫布齊沙漠、毛烏素沙漠等地成功種植,效果良好。2019年開始在中東國家卡達建立無水植樹實驗基地。
「沙漠由於降雨量極少,蒸發量大,栽的樹苗很難成活,該項技術利用沙漠溫差大,用特製的塑膠袋把冷凝水集結起來為樹苗提供水分,保證樹苗成活率,這樣即可以減少人工澆水,減低成本,又杜絕了破壞地下水的缺陷。」
試驗田中,兩兩成一組、有規則地排列著滿滿的白色塑膠袋,袋子裡裝著沙子。每兩個塑膠袋的縫隙中間都有一株正在成長的樹木,其中既有幾棵高達3米、地徑16厘米、生長了5年的國槐,也有不少剛剛吐綠、僅幾厘米高的哈密瓜苗。田新明說,這個試驗田已經試栽過12個樹種。
走近細看,樹苗的嫩葉在微風中輕輕顫動,雖然稀疏,卻生機盎然。很多塑膠袋的內壁掛著水珠;從袋子下抓一把沙子出來,潮潮的,手掌能被水沾濕。
植物長勢良好
「真是神奇,這真的是沒澆過水嗎?」
「沒有。這就是沙漠的地下水分,我只是做到不讓它蒸發流失。」田新明堅定地回答,「其實,這原理簡單得很,人人都懂。」他接著描述起來:兩個塑膠袋分別裝入一定量的沙子,封口後平行擠放在樹幹兩側;白天溫度高,塑膠袋遇熱膨脹互相擠緊,保護樹根部水分不被蒸發;氣溫降低,塑膠袋遇冷收縮, 袋間縫隙 變大且形成坡度,使空氣中的冷凝水下滲,保持沙地濕度。
「這麼多塑膠袋,會不會給沙漠留下白色污染?」
「不會。這種塑膠袋就是我申請的國家專利的核心部分,耐高溫、抗風沙,透氣性好還能吸水,不會破裂也不能降解,9年後收集起來重新塗塑,還能再使用。」
靠執著解難題
田新明這個來自無沙漠地區的人,是怎麼與沙漠結緣的?
因父母早逝,家境貧困,1991年田新明剛滿17歲,就獨自外出打工。在內蒙古包頭,他跟著一支 造林隊 在沙漠中植樹,掙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這讓田新明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也讓他看到一個殘酷的現實:頭年種下的樹澆足了水,來年能活下來的微乎其微,還得在原地繼續種。
這激起田新明的好勝心:「我要是能想辦法把成活率提高,不就能掙更多錢!」
他開始一邊跟著各個造林隊到處打工,一邊獨自嘗試各種讓樹成活的辦法。他像只候鳥,每年一到植樹季就飛奔到大西北植樹、搞試驗,種完樹再回到盂縣找營生掙錢。
後來,在盂縣的生意已經很賺錢了,可田新明還是停不下來。他總是不由自主地牽掛著千里之外自己種的那些樹,常常一有念想,便扔下手頭營生,拔腿奔西而去。
2005年田新明在新疆植樹時,一天夜裡起來走出帳篷,發現沙漠中瀰漫著霧氣,他突然意識到:如果能找到一種辦法把沙漠中的水分利用起來,不就相當於給樹澆水嗎?
於是他把抑制水分流失作為突破口,開始了新的試驗,倔強地向未知發起挑戰。而大西北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儼然一位嚴厲的「考官」,一年年不斷地將一道道難題擺在他面前。
在塑膠袋的研製和應用試驗中,技術的改進幾乎涉及每一個細微環節。沒有任何資料、數據和先例可供參考,每一步都需要在實踐中一點點摸索,然後等待大自然的各種嚴酷檢驗。幾乎每前進一步,都是以年來計、以上萬公里的行程來計、以數十萬元的投入來計,更是以無盡的寂寞、孤獨、煎熬、挫敗感和危險來計。
他把掙的錢大部分投入進來,住在當地牧民最簡易的平房裡,吃著最簡單的飯食,回家時往往只剩下汽車加油和過路的費用。十幾年來,他先後更換了9輛汽車,總里程超過100萬公里。
2016年5月,田新明拿到他第一個國家發明專利證書,終於可以自信地宣告,他的沙漠無水植樹技術已經成熟,可以向全世界推廣。
讓黃沙披綠裝
在沙漠裡不用澆水能把樹種活?對於常年在沙漠地區生活的人來說,這無異於痴人說夢,壓根沒人相信。連治沙界的專業人士對此也持懷疑態度。
況且,既沒有受到委託也沒有外界資助,一個外鄉人,年年跑到沙漠裡 大把大把 地「扔錢」種樹,圖個啥?
雖然不相信、不理解,但當地百姓對種樹的人,依舊由衷地敬重:有的隔三差五到田新明的田邊跟他聊天、出主意;有的默默觀察、悄悄給他生活上提供方便;甚至有人拉了一車水送到田間想免費給他的樹苗澆水,被他婉言謝絕。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所長、中國林科院碩士生導師徐先英在聽說田新明的故事後,帶著幾名研究生專程從蘭州趕到內蒙古巴彥淖爾,輾轉找到田新明。在試驗田實地察看後,徐先英最終認定田新明的治沙技術是可行的,並稱讚他這種「以沙治沙」的理念難能可貴,完成了一件以往人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田新明這項技術,一舉扭轉了傳統沙漠植樹成本高、成活率低的局面,革命性地提升了沙漠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逐漸贏得很多治沙人的認可。
他用自己的「獨門秘技」,幫助3個造林隊在內蒙古完成「螞蟻森林」沙漠植樹項目總計36.47平方公里,經權威機構首次現場檢驗,紅柳成活率85%以上,梭梭成活率95%以上,均遠超驗收標準,全部一次性通過驗收。項目委託方對此十分滿意,逢人便誇。
短短幾個月讓這麼大一片荒漠披上「綠裝」,田新明倍感自豪:只要方法對路,有效治理沙漠就不再是夢,就能讓更多沙山變成 「金山銀山」。
中國科技,走向世界
2017年,中國最大的治沙企業億利集團聽聞田新明的事跡後,被他的勇氣和執著打動,帶著試試看的態度,指定一片沙地讓他做實驗。3年過去了,實驗很成功。如今雙方已展開合作,億利集團準備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治沙項目中運用這項技術。
2019年7月27日,在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田新明介紹著自己的發明和成果。來自「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的代表隨之震驚,由於翻譯人手不夠,各國代表著急自己找翻譯,還有的代表連比帶劃想了解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沙漠無水植樹技術。一時間到他的展台前了解和諮詢的人絡繹不絕,田新明成了這次展會上的「明星」。來自卡達的官方代表當機立斷,與他簽訂了合作協議。
依照協議,當年12月,田新明在卡達多哈市沃克拉大區的試驗田種植了200株樹苗,驗收時間是一年後的2020年12月,我國駐卡達大使館工作人員代為持續跟蹤這些樹苗的長勢。而就在幾個月前,多哈傳來了好消息,這200株樹苗長勢良好,無一株死亡。
由於近兩年受疫情影響,田新明不能出國開工,但他並沒有休息,在騰格里沙漠無水植樹13000畝紅柳、烏蘭布和沙漠無水植樹8000畝梭梭樹、烏拉特前旗無水植樹4000畝梭梭。
田新明在成功完成他的無水植樹實驗後,有一天在海南考察後,突然想到,如果在沙漠種下一棵樹,以後會成為一片森林該多好!自此,田新明又有了新的更高難度的挑戰,讓沙漠獨木成林!
從17歲到49歲,田新明用三十年的時間,終於找到了克服沙漠嚴酷環境的秘鑰,發明了沙漠無水植樹技術。破解了沙漠植樹成活率低的世界性難題,大大降低了傳統沙漠植樹成本,提升了沙漠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十幾年來,他將自己的身影深深烙在了大西北的天際里,也將自己的青春和歲月獻給了沙漠和戈壁。未來,沙漠無水植樹技術將進一步走出國門——世界上的沙漠那麼多,都在等著田新明去播種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