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混亂問題近日登上國際媒體《CNN Travel》,該報將其稱為「行人地獄」(living hell traffic),引起了對行人安全問題的關注。為改善這一狀況,以下提供一些世界各國常見的行人安全措施,供台灣參考:
1. 行人專用區域:建立專門為行人保留的區域,例如人行道、行人天橋和行人專用區域,確保行人擁有足夠的空間和安全的通行道路。
2. 交通燈號採用行人保護時相(Pedestrian Protection Phases):在特定時段內,將所有車道的交通燈顯示為紅燈,要求車輛停止行駛,以便行人能夠安全穿越路口。行人保護時相通常包括以下特點:
(1) 全紅燈:在行人保護時相期間,所有車道的交通燈顯示紅燈,要求車輛停止行駛。
(2) 行人綠燈:與全紅燈同步,顯示行人綠燈,允許行人安全穿越道路。
(3) 行人優先:在行人保護時相期間,行人擁有絕對優先權,車輛不得穿越或轉彎。
世界上一些城市和國家已經採用了行人保護時相,如德國、荷蘭、日本和加拿大等。
3. 標誌和指示牌:設置清晰明確的標誌和指示牌,提供行人所需的信息,如人行道標誌、交通指示牌和行人穿越路口的提示,以便行人遵守交通規則並找到安全的路線。
4. 行人優先法則:建立法律和交通規則,強調行人在特定場景中的優先權,例如在斑馬線、行人穿越區域和交通燈號等地方,要求車輛給予行人讓路。
5. 交通教育:加強交通教育,特別針對年輕學生和新駕駛者,提供有關行人安全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教導他們如何安全穿越馬路、遵守交通號誌等。
6. 速度限制和交通設施:實施適當的速度限制措施,例如降低車速限制或在行人密集區域設置減速帶、障礙物等,以減少車輛與行人發生事故時對行人的傷害。
7. 引導和監控措施:在交通繁忙的地區增加監控和引導設施,如交通監視攝像頭、交通警察和行人巡邏,以提高交通秩序和安全性。
8. 公眾意識和宣傳活動:進行公眾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行人安全的意識,鼓勵行人和車輛司機遵守交通法規並注意行人的存在。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行人安全措施,不同國家和地區可能會有其他特定的措施。台灣可以參考世界各國的做法,制定適合當地情況的行動計劃,改善交通亂象和提升行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