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6日

馳綠逆風翻轉 將台積電廢料變身環保鞋 展現循環經濟的可能性

 馳綠逆風翻轉 將台積電廢料變身環保鞋 展現循環經濟的可能性

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馳綠國際,專門製作環保鞋,2022年推出首雙使用台積電矽廢料回收再製的產品,引起市場關注。今年,馳綠更拿下國家永續發展獎,展現其在環保產業的領先地位。

馳綠創辦人許佳鳴表示,公司成立於2018年,當時以回收咖啡渣製作環保鞋為主。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經濟受到重創,馳綠也面臨營運困境,產線一度面臨全砍命運。

在困境中,許佳鳴體悟到「綠材」的哲學。他認為,環保鞋不僅要符合環保理念,也要兼具時尚設計和舒適性,才能吸引消費者。

於是,馳綠開始研發使用台積電矽廢料回收再製的環保鞋。台積電每年產生大量矽廢料,這些廢料原本只能填埋或焚化,造成環境負擔。馳綠將這些廢料回收再製後,製成具有彈性和耐磨性的鞋底。

馳綠的環保鞋受到市場歡迎,今年營收成長超過50%。許佳鳴表示,未來馳綠將持續研發創新的環保材料,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強調資源的永續利用,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馳綠將台積電矽廢料回收再製,製成環保鞋,就是循環經濟的實踐案例。

循環經濟有助於減少資源的消耗,降低環境污染,並創造新的經濟機會。馳綠的故事,展現了循環經濟的可能性,也鼓勵更多企業投入循環經濟的發展。

結語:

馳綠逆風翻轉,將台積電廢料變身環保鞋,展現其在環保產業的創新實力。馳綠的故事,也鼓勵更多企業投入環保事業,為環境永續貢獻力量。

2023年11月25日

十萬個為什麼: 4. 為什麼叫黑色星期五 (Black Friday)

黑色星期五 (Black Friday) 是指每年感恩節後的星期五,是美國的傳統購物節日。在美國,紅色代表虧損,而黑色則象徵盈利。由於黑色星期五是感恩節後的第一個營業日,也是聖誕節採購季的開始,許多商家會推出優惠促銷活動,吸引顧客購買,因此許多商家在黑色星期五都會達成盈利,因此得名。

黑色星期五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 第一種說法是,傳統上商家會用不同顏色的墨水來記帳:紅色表示虧損即赤字;反之黑色則為有盈利。在黑色星期五過後,許多商家都會達成盈利,因此將這一天稱為「黑色星期五」。
  • 第二種說法是,黑色星期五是指每年11月的第五個星期五,而11月是美國的傳統零售業旺季。在黑色星期五這一天,許多商家會推出優惠促銷活動,吸引顧客購買,因此這一天的銷售額往往會比平日高出許多。由於黑色代表著「豐收」,因此將這一天稱為「黑色星期五」。

黑色星期五是美國最大的購物節日,也是全球最大的購物節日之一。在黑色星期五這一天,許多商家都會推出折扣優惠,吸引顧客購買,因此這一天往往會出現人潮擁擠、排隊等候的景象。此外,黑色星期五也常常發生搶購、打架等事件。

2023年11月22日

輝達獲利再次超出華爾街預期,公司下調中國前景(November 22, 2023)

輝達(NVDA週二盤後公佈的第三季收益再次超出華爾街預期,人工智慧熱潮繼續滿足對該公司晶片的需求。

該晶片製造商公佈的調整後每股收益為 4.02 美元,營收為 181.2 億美元,均超出分析師預期。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分析師此前預計調整後每股收益為 3.36 美元,營收為 161 億美元。

第三季營收季增 34%,年增 206%,反映出人工智慧需求的成長如何推動了該公司 2023 年全年的銷售額。

該公司本季的營收業績也高於預期,為 200 億美元,上下浮動 2%;分析師此前預測第三季業績值為 178 億美元。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週二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的強勁成長反映了從通用目的到加速運算和產生人工智慧大型語言模式新創公司的廣泛行業平台轉型。消費網路公司和全球雲端服務提供商是先行者。」夜晚。「下一波浪潮正在開始形成。國家和地區[雲端服務提供者]正在建立人工智慧雲端來滿足當地需求。”

然而,股市對該報告反應平淡,因為該公司指出對中國晶片出口的新限制將影響績效。

週二晚盤後,這家晶片製造商的股價下跌超過 1%。

Nvidia 財務長 Colette Kress 在新聞稿中表示:「過去幾個季度,我們對中國和其他受影響地區的銷售源自於目前需要遵守許可要求的產品,一直貢獻了數據中心收入的約20-25%。

“我們預計 2024 年第一季我們對這些地區的銷售額將大幅下降,但我們相信其他地區的強勁增長將足以抵消這一下降。”

克雷斯在周二晚上向投資者發表講話時詳細闡述了對亞洲出口限制的影響。她指出,如果沒有限制,第四季的業績可能會更高,但輝達有可能與美國政府協調推出新產品。

克雷斯表示:“出口管制將對我們的中國業務產生負面影響,即使從長遠來看,我們也無法清楚地了解這種影響的嚴重程度。”

該晶片製造商公佈的數據中心收入(包括人工智慧晶片)為 145.1 億美元;華爾街預計該細分市場的收入為 128.2 億美元。Nvidia 本季的遊戲營收為 28.6 億美元,也高於分析師預測的 27 億美元。本季這些細分市場的年增率分別為 279% 和 81%。

該報告發布前,該股週一收盤創下每股 504.09 美元的歷史新高。週二公佈業績前,輝達股價隨大盤下跌約 0.9%。

今年早些時候,輝達的股價在財報發布後出現了顯著波動。

在八月,該股創歷史新高在輝達公佈的第二季業績超出了華爾街對營收和每股盈餘的預期之後,以及超出高估的指導。早在五月份,一位分析師將該公司的預測稱為“業績指引"」。

該報告也可能對整個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作為「七巨頭」股票的重要成員,輝達一直是今年股市勢頭的推動者——就像蘋果, 字母 、微軟, 亞馬遜 , 元 宇宙和特斯拉一樣

這些股票加在一起今年漲幅超過70%截至 11 月中旬,標普 500 指數中其餘 493 隻股票上漲了 6%。


2023年11月14日

生命中的貴人:引路靠貴人 走路靠自己

和比你年紀大的聊天

聊天的內容全是 現實,格局,生存 

和同齡人聊天,除了 比較,忌妒,就是吹牛,

所以你接近什麼樣的人,你就會走什麼樣的路 

引路靠貴人 走路靠自己 
成長靠經歷 渡人先渡己

人生最大運氣不是中樂透
而是在某一天遇到一個人
他打破你原有的思維
提高了你的認知
帶你走上更高的境界
這就是生命中的貴人

2023年11月12日

七個換位思考/逆向思考的小故事

第一個小故事: 經濟停車費

一位富豪到華爾街銀行借了5000元貸款,借期為兩周,銀行貸款須有抵押,他用停在門口的勞斯萊斯做抵押。

銀行職員將他的勞斯萊斯停在地下車庫裡,然後借給富豪5000元。兩周後富豪來還錢,利息共15元,銀行職員發現富豪帳上有幾千萬美元,問他為什麼還要借錢呢?

富豪說:15元兩周的停車場,在華爾街是永遠找不到的。

感悟:

雖然應該沒有富豪家裏會沒有停車位,要想的是銀行收擔保品是要確保債權,富豪確能加以應用為保管車輛的省錢方式。

第二個小故事: 令人不解的貸款者

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一家銀行,對貸款部經理說:“我想借些錢。”

經理問:“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可以嗎?”

“當然可以,只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

猶太人從皮包裡取出一堆股票、國債等等,就放在經理的桌上。

“總共50萬美元,這些擔保就夠了吧?”

“當然夠了。不過,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嗎?”

「是的。」說著,猶太人接過了1美元。

“年息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就可以把這些股票還給你。”

“謝謝。”

猶太人說完,就準備離開銀行。

一直在旁邊觀看的分行長,怎麼也搞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於是他趕緊追上前去,對猶太人說:

「啊,先生,我實在弄不清楚,你擁有50萬美元,為什麼只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的……”

只見猶太人微笑著說:

「請不必為我操心,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銀行,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

所以嘛,我就準備在貴行寄放這些股票,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6美分。」

感悟:

《周易》中有句話:“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人生中,任何問題都不是只有一種解決方法,當我們用固有思維解決不了的時候,就需要另闢蹊徑。

換個思路,危機就是機會;換個角度,學會變通,就能打開財富的大門。

第三個小故事: 廢料的價值

1946年,一對猶太父子來到美國,在休士頓做銅器生意。

有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

兒子答35美分。

父親說:“對,大家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手看看。”

兒子照父親所說,以一磅銅造了一個門把手,居然賣出了原本10倍的價錢。

20年後,父親過世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

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鐘錶囉上的簧片,做過奧運的獎牌,最高他曾經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

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翻新了自由女神像,為清理丟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

但好幾個月過去了,無人應標,沒人覺得這些廢料還有什麼價值。

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後,立刻飛往紐約,看過那些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頭後,他立刻就簽了字。

第二天,他就開始組織工人將廢料分類。

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

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感悟:

聽過一句話:“所謂的垃圾,就是放錯了的資源。”

人生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被人嫌棄的「垃圾」。

當你遇到它的時候,不要心灰意冷、垂頭喪氣。

不要被事物表面所迷惑,透過現象去看本質,換個位置,換個思路,總能發現新的機會。

就像故事中的猶太人,當別人都認為廢料是垃圾時,他卻能看見它們的價值,最後「變廢為寶」。

第四個小故事: 消除噪音的辦法

老沙克是個猶太血統的教書匠,退休後他在學校附近買了一棟房子,準備安度晚年。

搬過去後不久,他發現每天有3個小孩子在附近的小花園打鬧。

過度的噪音,讓沙克心煩意亂,每天連覺都睡不好。

終於有一天,沙克決定去跟他們談判。

他把3個小孩子拉過來,對他們說:“我喜歡看你們玩,如果你們每天都來,我會每天給你們一人一塊錢。”

3個小孩子聽到玩耍還有錢拿,興奮不已,更加瘋狂地玩鬧,但是三天之後,沙克面帶遺憾對他們說:

“對不起,孩子們,通貨膨脹減少了我的收入,明天開始我只能每天給你們5毛錢了。”

小孩子興致不太高了,但還是無奈接受了沙克的條件。

又過了一周,沙克又來對孩子說:

「真的非常抱歉,最近我的退休金支票沒有收到,以後每天只能給你們兩毛錢了。”

聽了這話,3個孩子既沮喪又憤怒,他們說:

“得了吧,我們才不會為兩毛錢每天給你表演呢,我們不來了!”

就這樣,沙克終於獲得了清靜。

感悟:

很多時候遇到困難,一味用強硬的手段去解決,往往適得其反。

就像故事裡的小孩子,如果用強制命令他們離開,只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變本加厲。

但換個思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逐步引導,最終就能完美解決問題。

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第五個小故事: 紀念樹

一個猶太商人看中了日本的一座小島,於是投入重金,在那裡開發了一個度假村。

但由於小島名氣很小,度假村建成以後,基本上沒什麼來玩的人。

眼看入不敷出,虧損越來越大,猶太人心生退意。

這時他的一位朋友建議他在度假村的周圍種上樹木,提高綠化覆蓋率,以吸引遊客。

這雖然是個好辦法,但小島滿目荒涼,種樹談何容易。

後來這個猶太商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對外打出廣告,推出一項種植「紀念樹」的活動。

他向外界宣稱,小島專門開闢出一片土地,為廣大遊客提供特色服務。

遊客可以在這裡種植紀念樹,可以是結婚紀念,也可以是家庭紀念等等。

這個創意廣告很快就走紅,度假期一到,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來到小島,種下屬於自己的紀念樹。

不到兩年,小島上就種滿了樹。

在這個過程中,猶太商人一分錢都沒出。

還要向遊客收取300日元一棵樹苗的費用,光樹苗這項的收入就為他帶來了約600萬日元的利潤。

感悟:

有一個成語,叫“借雞生蛋”,就是藉助他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當你陷入死胡同的時候,與其一味死磕或束手待命,不如換個角色,換個觀念。

思路決定出路,思考方式對了,往往就會事半功倍。

第六個小故事: 白色鵝卵石

很多年前,一個猶太商人欠了高利貸者一大筆錢。

這個高利貸商人又老又醜,卻對猶太商人漂亮年輕的女兒垂涎三尺。

於是高利貸提出一個方案,當時他們正在商人的後花園裡,腳下是一條由黑白兩色鵝卵石鋪成的小路。

高利貸彎腰撿起了兩顆鵝卵石,放進口袋,然後讓猶太女兒從中取出一顆。

他們的約定是:

若她選中黑色鵝卵石,就要嫁給高利貸商人,以抵掉她父親的債務。

若她選中白色鵝卵石,可以不用嫁給他,而且她父親的債務也一筆勾銷。

可是眼尖的少女,早就發現高利貸撿起的是兩顆完全一樣的黑色鵝卵石,她根本選不到白色的。

可是少女並沒有認命,她還是將手伸向了高利貸者的口袋,迅速取出一顆鵝卵石。

但大家還來不及看到它,她就裝作不小心把它弄丟了,掉在地上。

地上到處都是黑白鵝卵石,根本無法分辨哪一顆是剛才掉落的。

於是少女對高利貸說:

只好請你把你口袋裡剩下那顆拿出來吧,如果是白色的,那我剛才取出的就是黑色的;

如果是黑色的,我取出的自然就是白色的了。

高利貸無奈,只好掏出剩下那顆,果然是黑色的,所以少女選擇的那一顆就只能是白色了。

於是少女父親的債務一筆勾銷,少女也不必嫁給高利貸商人。

感悟:

德國數學家卡爾‧雅各比提起自己的治學方法時,常說的一句話是: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當我們無法從正面去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忘記從反面去思考。

就像故事中的少女,利用丟掉了選出的那顆鵝卵石,而用剩下的那顆去決定最終結果。

學會逆向思考,打破思考的慣性,往往就能出其不意。

第七個小故事: 借雞生蛋

從前有一個貧窮的小夥,從鄰居家借了一隻母雞,然後自己飼養,後來這隻母雞在一年中一共下了100顆蛋。到了年底的時候,他將母雞還給別人,順便還用50個蛋當做利息給到那個人。最後這個小夥子白白賺了50顆雞蛋,還不需要付出什麼本金。

感悟:

負債並不可怕,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富人,就必須換位思考,懂得如何運用自身的資源去做事,並且不要去購買一些本不需要的東西,這樣才能慢慢增長財富。

2023年11月6日

「十隻橘貓九隻胖?」美國最新研究指出「過度餵食」損害貓咪腸道及排便狀況


 2023 年 11 月 1 日

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家貓過度進食不僅會導致體重增加,還會影響它們的腸胃微生物群及消化系統。這項於《動物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發現,貓咪攝入過量食物會在其腸道微生物及排便習慣上造成一些顯著影響。

伊利諾伊大學的營養科學家斯旺森(Kelly Swanson)博士表示,大約60%的美國家貓被認為超重。超重的定義是體重超出正常體重(通常介於3.5至5.6公斤)的20%以上,這不僅會影響貓咪的壽命,還可能導致糖尿病和慢性炎症等健康問題。

研究中,11隻成年絕育母貓在兩週內被餵食標準乾貓糧。研究人員記錄了牠們的基線身體測量數據,之後讓牠們可以隨意進食。研究期間,研究人員還定期收集了貓咪的血液和糞便樣本,並監測牠們的體能活動。研究者通過身體狀況分數(BCS)來評估體重增加,這個分數與人類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有些類似,BCS以9分制來衡量,6分以上則被認為超重。與人類類似,BCS是一種量化但也帶主觀性的寵物體脂肪評估方法。

這些貓咪在被允許過度進食時立即增加了食量,並開始增重。研究開始時,它們的平均BCS為5.41。經過18週的過度餵食後,BCS增加到8.27,這相當於貓咪的體重超重了約30%。

研究還分析了貓咪排便的次數、腸道通過時間、營養物質消化效率以及20週研究期間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

變胖後腸道通過時間減少 無法有效消化食物

科學家們發現隨著貓咪進食增加和體重增長,食物通過腸道時間減少了。(圖/unsplash)
科學家們發現隨著貓咪進食增加和體重增長,食物通過腸道時間減少了。(圖/unsplash)

斯旺森解釋說:「我們發現,隨著貓咪進食增加和體重增長,食物通過腸道時間減少了,消化效率也降低了。當身體獲得較少的食物時,會更有效率地提取營養物質。但是當食物量增加時,食物會更快地通過消化系統,從而減少了營養物質的吸收。」

在體重增加的18週中,貓咪的腸道微生物群組成也發生了變化。一種有助於刺激免疫系統並抑制病原體的「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的數量增加了,而一種與促進炎症疾病相關、能夠分解纖維的細菌柯林斯菌屬的數量減少了。斯旺森指出,這些結果與過重人類身上的測量結果相反,暗示它們與體重增加的關聯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

研究同時發現,貓咪進食越多,排便次數也越多。與此同時,貓咪的體重增加,牠們的糞便pH 值降低,變得更加酸性。在人類中,低糞便pH值表明身體無法良好地吸收脂肪或碳水化合物。對貓咪而言,隨著食物攝入量增加,較低的糞便pH值同樣降低了消化能力。

斯旺森說:「我們原本預期隨著體重增加,貓咪的體能活動可能會減少,但我們沒有觀察到任何一致的活動量變化。然而,這可能會因個別貓咪和它們的環境,以及它們的主人與它們互動的多少而有所不同。」該研究團隊也建議寵物主人應該鼓勵貓咪定期進行體能活動。

至於那些被實驗養胖的貓咪下場如何?別擔心,研究結束時,貓咪被實施了限制性餵食飲食計劃,幫助牠們恢復到先前的體重。這項研究刊登在《動物科學》。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論文:

1.Effects of overfeeding on the digestive efficiency, voluntary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nd fe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biota of adult cats.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https://youtu.be/-z3sMmlD56I

2023年10月31日

與時間賽跑,阻止習近平結束台灣模稜兩可的自由-Charles Moore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2023/10/27/taiwan-xi-jinping-china-ccp-south-china-sea-invasion/

與時間賽跑,阻止習近平結束台灣模稜兩可的自由
台灣的情況與烏克蘭不同,北京可能已經從普丁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 



中國的威脅籠罩著台灣 圖片 來源:I-Hwa Cheng/Bloomberg


人們問:“台灣是新的烏克蘭嗎?” 哈馬斯野蠻的大規模屠殺的後果只會加劇這個問題。上週,我前往台灣尋找答案。

為了避免讀者失望,我應該立刻承認失敗。讓我感到安慰的是,美國最高軍事專家的觀點是,任何自認為知道答案的人其實並不了解情況。

眾所周知,美國對台灣的態度是一種「戰略模糊」。不僅美國有這種感覺。台灣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地方。它具有自由獨立國家的屬性──民主、政黨和法治;全球第16大貿易經濟體;武裝部隊; 與外界的密切接觸。民調顯示台灣人的認同感正在不斷增強。

我參觀了新竹科學園區,從台北搭乘高鐵需要30分鐘。我們和主人一起登上了台積電(台積電)的「晶圓廠」堡壘。這些巨大的灰色建築,其稀疏的窗戶類似於中世紀的箭縫,俯瞰著下面的土地,是現代工業成功的堅不可摧的堡壘。

從台積電龐大的研發中心到晶圓廠,您可以透過空中橋樑看到從創意到生產的整個過程。
以市值計算(約 4,600 億美元),台積電是亞洲最大的公司。台灣(人口:2,300 萬)提供全球 90% 的高端半導體。

台積電創新博物館的最後一個展品是裸牆上的一排絞線,顯然是隨機的。但當它們被強光照射時,它們的影子就形成了,用公司創始人張忠謀的話來說:“嚴峻挑戰的後面是美好的未來

我的印象是,今天大多數台灣人都以這種精神生活和工作──在創新之光的指引下走出過去的糾結。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與烏克蘭人相似,越來越多地將自己定義為與不受歡迎的鄰居相對立,相信西方文明在自由、繁榮和科學知識之間的聯繫。事實證明,他們取得了驚人的成功——比西方本身還要成功。1996年,柴契爾夫人訪問台灣,當時台灣的民主制度仍處於起步階段。「你正在教我們回我們曾經教過的教訓,」她評論道。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真實。

但這個不友善的大鄰居擁有蠻力。去年2月入侵之前,普丁公開寫道,烏克蘭實際上只是作為俄羅斯的一部分而存在。習近平關於台灣的聲明也有類似之處:台灣不是合法的政治實體,而是他的「一個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共產黨稱這是“原則”,而不是“政策”,是不容談判的信念。

烏克蘭於1991年獲得獨立國家承認。台灣缺乏這樣的保護。它在聯合國沒有席位。由於中國的努力,它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等其他全球機構之外。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網站上,它被描述為“中國台灣省”。

因此,對於習近平來說,也許對於許多與北京有關係的國家來說,中國強制「統一」台灣似乎是合法的。西方可以支持和武裝烏克蘭,讓其成為捍衛自己領土的主權國家。台灣的情況則不同。

這就是美國保留「戰略模糊性」的部分原因:它從未提出正式論點,表明共產主義中國對台灣沒有主權,儘管這些島嶼一直逃避中共的佔領。

當我在台北時,習近平和弗拉基米爾·普丁正在北京交往(與同樣友好的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一起)參加「一帶一路」論壇,這是習近平控制世界貿易路線的帝國計劃。世界。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普丁“重申俄羅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並表示莫斯科堅定支持北京維護國家主權。” “是的,台灣是你的,”弗拉德實際上是在向習近平保證,“如果你想入侵它,就直接進攻吧。”

拿什麼來阻止習近平?沒有任何理性地認識到台灣本來就很好。在1997年英國租約結束之前,我參加了有關中國統治下香港未來的會議。實用主義者認為,北京不想把金蛋弄壞。他們相信鄧小平提出的「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中國的主權將得到承認,但香港的自由生活方式將持續50年。於是就發生了交接。

但實用主義者的樂觀情緒卻令人困惑。對於一個沉迷於控制的獨裁者來說,一個國家,兩個制度是令人厭惡的。習近平透過2020年鎮壓性的《國家安全法》扼殺了這一局面。中國最初設想以「一國兩制」作為台灣問題的解決方案,但習近平缺乏鄧小平的耐心。如果他接手的話,幾週內他就能敲碎金蛋。

拜登總統已四次證實,美國將保衛台灣,儘管白宮官員試圖「收回」他的言論。賭注再高不過了。如果中國贏得台灣,它將威脅韓國和日本,並從受辱的美國手中奪取太平洋的控制權。習近平即將實現他的「中國夢」——在2049年,也就是中共革命一百週年之前,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

因此,美國正在訓練台灣武裝部隊,向他們出售武器,分享情報。但許多台灣人會問,如果中國為了避免常規兩棲登陸的巨大軍事風險,封鎖本島的糧食和能源供應併中斷其通訊,實際上會發生什麼?

普丁的烏克蘭冒險立即失敗,因為澤倫斯基總統拒絕了他斬首基輔領導層的企圖。習近平是否會學習俄羅斯的錯誤並在台北更成功地斬首?他可能會有足夠多的台灣傀儡來幫助他。那麼美國 — — 以及已經嚴重驚慌的日本 — — 能做什麼呢?如果台灣沒有準備好或不願意保衛自己,他們能獲勝嗎?

在台北,我問每個人的樂觀程度如何。他們以大約 60:40 的比例贊成希望。但當我問到中國的態度最近有何改變時,所有人都同意情況變得更糟了。

變化包括: 網路攻擊大幅增加(與入侵前五個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突然發動的網路攻擊類似),現在每年發生 1 萬次;「灰色地帶」行動,包括通常針對明顯非政治主題的假訊息活動;幾乎每天都有空襲台灣海峽「中線」;去年南希·佩洛西訪問台灣後,向台灣發射實彈飛彈。台灣的補救措施包括將徵兵期限延長兩倍、將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2.5%(與英國相同,所以規模不大)以及建造一艘潛水艇。

台灣前國防參謀長、烏克蘭「不對稱戰爭」的主要支持者李喜明海軍上將認為,這還遠遠不夠。烏克蘭如此有效地利用了「不對稱戰爭」來對付俄羅斯的大規模殺傷力。“中國正在準備入侵,”他告訴我,“這只是時間問題。” 據說,從軍事上來說,完美的「時間」是從 2027 年開始:屆時中國將擁有全面的入侵能力。但早期的攻擊可能會成功,這是有政治原因的——明年台灣和美國的選舉以及當前的世界混亂。

沒有人知道台灣的戰鬥力如何。愛國日益高漲,但軍事傳統卻很少,作戰部隊還少了20%。由於國家地位的模糊性,台灣人民在需要威懾和害怕挑釁之間搖擺不定。他們說他們不希望出現「意外」。這可以理解,但習近平會尊重這個規則嗎?“我們記得他是凡人,我們會等待”,這是我不止一次聽到的說法。但他是個急於求成的老人。同樣,與烏克蘭的比較可能會有所幫助。普丁在行動前表明了他的意圖,但我們並沒有完全聽進去。我們聽習主席的話嗎?